English | 繁体 | RSS | 网站地图 | 收藏 | 邮箱 | 联系我们
首页 新闻 机构 科研 院士 人才 教育 合作交流 科学普及 出版 信息公开 专题 访谈 视频 会议 党建 文化
  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专题 > 旧专题 > 副刊专题 > 侯祥麟:红色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 > 观点集粹
攻克喷气燃料国产化难关
  文章来源: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:2005-09-07 【字号: 小  中  大   

喷气燃料又称航空煤油,主要用作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料。50年代,我国空军飞机和大型民航客机所使用的航空煤油一直从前苏联进口,1959年进口量达50万吨。为解决航空煤油国产化问题,1956年和1957年,石油工业部曾组织玉门炼油厂按前苏联喷气燃料规格标准,试生产了两批航空煤油,但在发动机地面台架试车时,发现喷气发动机的火焰筒产生严重烧蚀问题,经多方研究,未能解决,因而长期未能正式生产使用。

1960年以后,航空煤油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国防的安全。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,石油部把所属科研、设计和生产单位组织起来,并和三机部、空军、总后勤部、澳门赌场等20多个有关单位协作,针对航空煤油烧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,由侯祥麟负责组织领导并协调实施。侯祥麟在组织攻关过程中,经常来往于空军基地、发动机生产厂和实验室之间,发扬大协作精神,团结和组织各方技术骨干,经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和地面台架试验,终于找到了产生烧蚀的原因,指出火焰筒的高温烧蚀是由于我国原油含硫量低所引起的。这是从未有人提出过的一种烧蚀机制。在此基础上,提出了加入含硫添加剂以抗烧蚀的措施,终于解决了国产航空煤油的使用性能问题。1961年独山子炼油厂用新疆原油生产出1号航空煤油,1962年石油七厂用大庆原油生产出2号航空煤油,都顺利地通过了长期地面台架试车、空中试飞以及飞行试用,表明国产航空煤油质量优良,安全可靠。从此,国产航空煤油很快在国内军用和民航客机上推广使用。到1965年,国内消费的近70万吨航空煤油均系国内生产,从而实现了航空煤油的自给。目前,我国航空煤油年产量已达300万吨以上,除保证国内需要外,还有一部分出口。1964年此项成果获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。

侯祥麟等研究烧蚀机理的论文《碳氢化合物对镍铬合金高温腐蚀的研究》,由于保密的原因,20年后才发表于1981年《石油学报》上。论文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结果,对镍铬合金高温烧蚀的机理进行了深入论述和探讨。在以往的文献中,对矿物燃料燃烧过程引起合金腐蚀的原因,一般都认为是硫或重金属如钒等所造成的。但是,通过他们的深入研究表明,上述杂质含量低也能引起镍铬合金的高温腐蚀。相反,某些杂质对某些镍铬合金材料的高温腐蚀反而有抑制作用,原因是由于在含烃的高温炭化气氛中,镍铬合金中的镍有催化作用,促进生成石墨碳,但镍吸附了硫化物就会丧失催化活性,因此在航空煤油中加入适量的硫化物,就可使镍丧失催化作用,从而抑制高温烧蚀。这样,就在理论上阐明了喷气发动机火焰筒材质的高温烧蚀机理,并解决了我国航空煤油的使用性能问题。侯祥麟等人的该项研究成果,于198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四等奖。

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© 1996 -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  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  联系我们
地址: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:100864